回顾2012年之前,之所以基层医改推进顺利,成效显着,与把医改办设在综合性改革部门有直接关系。医改涉及多个部门,卫生部门主管医疗卫生机构和行业管理;人社部门管理医保经费;发改部门管投资、价格和药品;财政部门管财政投入。在综合改革部门设置医改办,地位比较超脱,执行力强。
2013年机构改革之后,把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医改办从发改委调整到卫生部门,虽然实现了业务对口,但是客观上也削弱了改革的推动力量。这已经成为当前制约改革深化的体制上的原因,这一问题在未来亟待尽早取得突破。一些学者建议,可以直接将医改办划归到中央改革领导小组,强力推动改革。
面对医改徘徊不前的局面,一些有责任感的人士纷纷提出呼吁。2014年年初和年底,卫生部原部长、上一轮医改方案的主要制定者之一高强在《人民日报》和一次论坛上两次批评公立医院改革进展缓慢,破除“以药补医”的补偿机制没有建立起来,药品生产和购销秩序仍比较混乱,药价虚高、商业贿赂和药品回扣等问题仍比较突出。
由于公立医院改革推进不力,看病难、看病贵、医患关系紧张的局面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更加严重,引起了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注。
2014年年初,全国多地连续发生恶性伤医事件,给全国医务人员的心理和实际工作都带来很大冲击。在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维护医院的正常秩序、保护医护人员安全,任何伤害医护人员的违法行为都要依法严肃处理。”
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医改明星城市”江苏镇江考察。他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医疗卫生服务直接关系人民身体健康。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真正解决好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习近平的镇江讲话,在关键时刻为医改把关定向,校正了医改的方向。这一讲话明确指出:医改的重点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而不是市场化、多元化,医疗卫生工作的目标是“全民健康”,而不是刺激GDP的增长。这对两年多来处在迷茫、徘徊状态的医改来说,是一个十分及时的指针。
展望新的一年,随着反腐败的深入、政府职能的到位,以及三明等公立医院改革已经取得突破的地方示范效应,再加上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增幅下降,医保基金将面临更大的支出压力,医改将有可能受到各种推力的综合作用,尽快走出迷茫徘徊的局面。
显然,在经历了漫长的徘徊之后,2015年医改将重新调整方向,也将成为医改的关键年。只有在理论与实践层面把握医改的基本宗旨,破除强势利益集团的干扰,大力推进医疗体制改革,才能早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健康中国”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