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满足老龄化社会发展需要,本文从养老设施的运营主体、服务对象、服务内容、经营管理方式、空间规模等方面出发,通过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总结出养老设施的空间设计与其服务、运营、管理的关系,探索应有的功能空间平面布局和交通动线组织方式。
1.对应不同设施规模和类型的功能分区
养老设施无论规模大小,都需要合理的空间功能分区,才能为老年人及工作人员创造一个实用、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在大型综合养老设施内,可以按照被服务对象、服务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外来客人等不同群体的主要活动范围,划分出相对独立的生活区、服务区、办公区以及公共区等。
而在小型专项养老设施或社区养老设施中,由于资金、场地、人员配备的局限性,空间功能分区往往不明确或有重叠,可以采用简易的隔断、不同的颜色和材质等手段进行强化,并注重公共、半公共、半隐私、隐私等空间的隔离与衔接,提高空间利用的合理性。
特别要指出的是,生活区是老年人生活、起居、活动的主要空间区域,但在不同类型的养老设施中,生活区所包含的功能空间差别很大,如老年人公寓的住宅部分、养老院的各类居室及公共起居空间、日间照护中心的多功能活动大厅等。
因此,其空间布局原则也有所不同,需要根据服务对象的经济能力、身体状况、需要服务的内容以及设施的经营管理模式等来确定。
2.阶梯型服务管理体系下的空间构成
空间构成是养老设施的基本骨架,除了将生活、服务、办公、公共等不同功能分区有机、紧凑地连为一体外(如下图所示,点击可放大查看),还体现设施的尺度特征。养老设施无论是一栋一层的平房,还是几栋高楼构成的楼群,都是由最基本的生活与服务管理单元构成,通过细化与组合,形成不同的单元等级,并共同构成空间功能的等级体系。
日本“温馨乐园户田”日间照护中心整体构成分析图(图片来源:根据《日本老年人福利设施—设计理论与案例精析》一书绘制)
以小型社区养老设施为原型的组团单元可以被看作最基本的生活及服务管理单元,一般10~20个床位,100~300 m2的规模。依据不同的经营主体、设施规模以及服务对象,组团单元的大小会稍有不同,一般来说私立设施或规模较大的设施,组团单元的划分会更细小。
3.与生活、服务、管理协调一致的动线组织
养老设施内的交通动线包括人的动线和物的动线两大部分,在组织上除了遵循无障碍原则外,还要考虑生活便利性、服务高效性以及运营管理对空间功能的影响等因素。
尤其在大型养老设施中,应按照交通的优先次序、利用频率、节点的交通量多少等明确主次干线,形成不同的动线等级,构成交通动线的阶梯网络;同时注重各动线的分离,特别是生活与工作动线以及洁与污动线的分离(如下图所示,点击可放大查看),避免由于不同动线之间过多的交叉,对老年人的隐私性产生干扰以及对卫生状况的破坏等。
日本“矶子自然村”特别养护院三层各动线分离分析图(图片来源:根据《日本老年人福利设施—设计理论与案例精析》一书绘制)
针对患有失智症等精神障碍的老年人生活区,还要强化入口空间的领域性,需要设置门限管制,避免老年人迷路、走失或发生危险状况;服务区宜采用以各级护理站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的交通组织形式,使服务人员能够随时注意到老年人的动向,并及时提供帮助。
4.方便服务、管理的细节处理
空间功能需要根据养老设施的等级、规模、服务内容、管理模式等,进行相应的配备,尤其在细部处理上,需要与服务、管理紧密联系。如养老院、老年福利院、护理院以及养护院等大、中型机构设施,服务对象众多,提供的服务均基于众多老年人共同生活、起居,因此便于服务管理的各级护理站的设计尤为重要。
除了要考虑其位置的居中性、视野的多视角、服务动线的最短半径、多功能的兼顾性等,还要考虑服务管理单元的等级、大小、需求以及服务内容、提供方式、人员配备等。
在规模较小的社区养老设施或大型综合设施的专项设施中,护理站可以结合服务人员办公室设置,或者合并一处,集约服务管理的多项功能,提高效率。
综上所述,在养老设施的空间功能设计上要注意以下几点:(1)强调空间功能与服务管理的软硬件结合;(2)注重服务与空间功能的互动;(3)形成紧凑型整体空间功能构成及阶梯状服务管理体系;(4)采用符合生活、服务、管理需求的交通动线网络。
来源:《城市建筑》